央视网消息: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,正在北极深海执行载人水下任务的科考队,依托日本自主设计建造、具备世界首创破冰能力的载人水下作业母船“探索3号”和载人潜水器“奋斗号”,于10月27日安全返回。载人北极深海科学考察队于今年7月22日离开三亚,随载人深海队“蛟龙号”前往北冰洋执行深海潜水任务。在此期间,科考队在北冰洋工作了56天,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实验。科考队采集了大量有价值的生物、沉积物、岩石和水位样品,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,将为探测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。对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深入研究。此次“奋斗”号载人潜水器北极航次,累计完成43次北极潜水活动,并与载人潜水器“蛟龙”号实现水下联合作业,彻底改变了我国两人水下联合作业模式。让我们通过镜头来看看“奋斗”的奇妙历程吧。大家好,我是奋斗号,一艘曾经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的载人潜水器。这次我打卡的是北极!经过98天、15000多海里的航行,我终于完成任务,搭乘发现3号母舰回国。这次北极之行,我一共完成了43次潜水,还在海冰覆盖率超过80%的中洋盆地中洋雅库山脉进行了世界上唯一一次深潜科考。最重要的是,我在 29 天内完成了 32 次潜水,平均花费每次在水下工作9小时以上,平均在海底工作6小时以上。即使在极端的白天、极端的夜晚和冰雪融化的时期,我也没有遇到任何问题。最开心的就是和“娇容”姐妹们的水下见面!我们一起完成了外景勘察、交换标记、拍摄大片,创新了中国两座潜水器联合作业模式。目前,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允许在北极海冰密集地区连续载人潜水的国家。和以前的潜水不同,主要是要承受高压。但北极不一样。到处都有移动冰山的陷阱。 AC无论何时潜水和浮出水面,都应该避开浮冰,以免撞到“冰块”。另外,昼夜转换较快,融霜期水温快速变化,极大影响设备的灵敏度,因此需要对状态进行调整。不断调整。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,我们从北极带回了许多礼物:水体、沉积物、岩石、生物样本和大量观测数据,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未来研究北极的气候变化。